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奇克森特米海伊(Mihaly Csikszentmihalyi)則跳開「創造力是什麼?」這個問題,轉而提出「創造力在哪裡?」,他認為:我們不能單獨定義「創造力」,而必須整體考量「個人」、「學門社群」和「符號領域」所交織的系統脈絡。
例如,畢卡索的作品為什麼具有創造力?這並不是畢卡索創造一個自認為有創意的作品即可(變異),而是學門社群當中,至少有部份守門人(gate-keeper,如蒐藏家、評論家、同儕畫家等),肯定了他的作品(選擇),認定此作品具有創造力,這樣的作品才得以保存在繪畫領域,成為文化遺產。如果畢卡索創作了一件自認為很有創意的作品,但整個相關學門社群都不認為有創意,這件作品終究無創造力可言。
有些人認為:「太陽底下無新鮮事」,「創造力」或「創造性」根本不存在,在上帝創造這個宇宙之後,就再無「創造」可言。依此觀點,「創造力是什麼?」的問題根本不存在。但如果我們願意嘗試去回答這個問題,我們就必須先承認創造力的存在;如果人類的創造力存在,那我們就可以預知:關於這個問題,人類還會創造出更多的答案。定義決定於理論,理論來自於創造;隨著知識的進展,人類可以創造出無限多個關於創造力的定義,這就是創造力的有趣。
領域 (文化)-提供來源(存在的人群 土地 環境 社會。。。。)
提供創作時日竹心戈素材與養分
個人 (能力)-能不能產生好的文化創意產物,與他的外顯內隱人格特質、創意及專業技能、教育基礎等 種種個人背景脫離不了關係
學門 (社會)-擔任守門人工作、評斷創作給不給力的,叫做學門社群
阿G師偷呷步 -
彷彿前一刻在阿里山上與神木相擁
(領域) 下一刻在日月潭與總統魚共游
我吃到的不是食物,是台灣人的熱情
(個人) 阿G師從小。。。。。。
(學門) 評審委員。。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